抢跑Uber!Lyft有望成为2019年第一个超级独角兽
来源 | 本文由IPO早知道(ID:ipozaozhidao)整理撰写,文中观点仅供参考
编辑 | C叔
排版 | C叔
随着IPO文件的正式提交,Lyft上市进入了倒计时阶段。
在招股书中,Lyft尚未透露发行价格区间、发行量等信息。虽然提到了1亿美元的募集资金,但也只是用于计算注册费,未来该数据会发生一定变化。在未来提交的补充文件中,Lyft将会披露上述数据。
和老对手Uber的上市抢跑
Lyft从2012年开始从事网约车业务运营,其宗旨是用最好的运输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。在介绍自身业务时,围绕其平台属性,Lyft将业务已经扩展至顺风车、共享单车和共享摩托车、公共交通以及自动驾驶四个部分。
作为共享出行行业的第二大巨头,Lyft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就是Uber。2018年12月,Uber和Lyft都提交了上市申请。但是受美国政府停摆的影响,SEC关闭了35天,在收到SEC的反馈之后,Lyft抢先一步重新提交了新的草案,Uber却似乎还没有什么动静。
在规模和估值上,Lyft不敌Uber是毋容置疑的。截至2018年10月,Uber的市场占有率约为69%,Lyft则为28%,这也带来了销售额的差距——2018年第三季度,Uber总销售额超过29.5亿美元,Lyft则是5.63亿美元。估值上来看,Uber此前传出的IPO消息中,估值高达1200亿美元,此次Lyft IPO的目标估值则是200亿到250亿美元。
规模和估值都敌不过,Lyft只能在上市过程中抢先一步,抢占网约车第一股。正是因为在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,因此抢跑Uber上市对Lyft意义更大,这有助于其获取更多融资,这也是IPO的核心目的。
值得注意的是,Uber与Lyft对决的背后,也是日本两大巨头的博弈。根据Lyft的招股书显示,公司最大的股东是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企业集团乐天,持股约13%。而以孙正义为首的软银集团,去年收购了Uber约15%的股份。
关键财务数据
为了跟上Uber的步伐,Lyft近几年的扩张和融资速度非常迅猛。尤其是2017年,Uber接连出现性丑闻、离职潮等问题给了其可乘之机,Lyft趁机加速招募司机,将服务城市从160座扩展到了美国和加拿大的350余座城市。
在用户方面,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,Lyft在美国市场加大了补贴的力度,有三分之一的Lfyt乘客享受到了补贴优惠,这一举动也让Lyft的市场占有率短期内上升了4%。
另外,为了奖励长期坚守在Lyft平台做出卓越贡献的司机,Lyft提供了可转换为股票的现金奖励方案。Lyft计划向至少有1万次出行记录的司机提供1000美元,司机可保留现金或以IPO价格购买Lyft股票;而满足2万次出行记录的司机,则将获得1万美元的奖励。
根据招股书,截至2018年12月,Lyft拥有司机190万人,运送乘客达到3070万人次,订单总价值达到81亿美元,同比增长76%。Lyft在美国网约车市场上的份额也从两年前的22%跃升至了39%。
从营收来看,2018年Lyft收入21.57亿美元,高于2017年的10.6亿美元和2016年的3.43亿美元。
但与此同时,Lyft的亏损也是惊人的,2018年Lyft的净亏损达到9.11亿美元,较2017年6.88亿美元的净亏损增长了32%。2016年Lyft的净亏损则为6.83亿美元。
在资产与负债方面,招股书显示,Lyft的总资产达到37.6亿美金,总负债达到29.45亿美金。
Lyft公布的招股文件展现了一家正急速增长、支出也疯狂膨胀的公司,这也是大型创业公司的常见形象。
双股权结构上市
Lyft在招股书中披露,该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后将和Facebook、Alphabet等公司一样,采用双股权结构,分为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,相同股份下,B类股票的投票权是A类股票的20倍。
在文件中,Lyft警告称,其双级结构可能会阻止其被纳入某些股票指数,反过来可能会对其股价构成压力。
根据招股书,日本科技公司乐天(Rakuten)是Lyft的最大股东,持股13%;其次是拥有7.8%股份的通用汽车公司;第三名是拥有 7.7%股份的投资公司富达(Fidelity)。
而让人意外的是,持有Lyft股份最多的个人,竟然不是两个联合创始人,而是公司的一个高管Sean Aggarwal。他曾在eBay,PayPal和Trulia担任财务副总裁,也是Lyft的早期天使投资人和顾问,2016年加入Lyft董事会。他目前是该公司拥有最大个人股份的高管,拥有近141万股。
多轮巨额融资后,Lyft创始人股份被大幅稀释,两位创始人Logan Green和John Zimmer均仅持120万股,都不足1%。这也是Lyft采用双股权结构的最直接原因,他们将通过AB股制维持对投权的集中控制。
Lyft的困境在哪?
首先,对于网约车来说,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当地的政策法规。这一影响,无论是美国的Uber、Lyft,还是中国的滴滴,都无一幸免。
在其发展的主要市场美国,Lyft就曾遇到过政策监管的问题。2018年12月,纽约通过一系列新法规,迫使Lyft等打车平台向司机支付至少15美元/小时的最低薪酬,迫于压力,Lyft只能同意向纽约司机支付17.22美元/小时的薪酬。各地区各时期不同的监管政策就成了最大的不确定性。
其次,Lyft还面临着全球化扩张难和本土竞争激烈的困境。目前各国家和地区网约车的市场格局基本已定,并不存在还未开发的市场。东南亚市场由Grab主导,中国市场由滴滴主导,Lyft的全球化扩张很容易遭到瓶颈。而在其着重发展的北美市场,如若Uber将精力重新聚焦到北美,两者争夺本土市场的竞争会更惨烈,这将进一步增加成本压力,延长盈利时间点。
最后,持续亏损也是Lyft当下的一大问题,这也是所有网约车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。当竞争没有彻底结束,平台就要不断补贴司机和用户,如果不补贴,司机和用户就会流失。Lyft最近三年累计亏损已经达到22.82亿美元,Uber成立以来的亏损额则超过100亿美元。
小结
当前,Lyft的上市备受关注,因为2019年可能是美国科技企业上市的一个大年,而Lyft也很可能成为2019年上市的第一个超级独角兽。在市场逐渐转冷的情况下,它的上市表现和投资者的态度,可能会影响同样拿着上市号码牌的Uber、Airbnb、Slack、Pinterest等超级独角兽的命运。
本文由公众号IPO早知道(ID:ipozaozhidao)整理撰写,如需转载请联系C叔↓↓↓
添加C叔微信(ID:UncleC_C)
加入【IPO早知道用户交流群】
参与资本市场讨论
获取第一手价值讯息